整合香港藝術發展局2010 年起藝術年鑑及年度調查計劃收錄的表演藝術節目*及視覺藝術展覽紀錄

第五十五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策劃爭議

作者 : 林君諭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2

自2001年開始,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負責策劃香港參展「威尼斯藝術雙年展」。除第一次參展是以邀請形式參展,藝發局在及後連續五屆均採用公開招集建議書。2012年6月22日,藝發局及「西九文化區」視覺藝術文化博物館M+(下稱M+)分別於其網站發出新聞稿宣佈兩間公營機構合作策劃「第五十五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雙年展),並由M+行政總監李立偉(Lars Nittve)為香港館總策展人。 本地9位藝術參與者對事件成立「我們需要真相!關注組」(關注組),於Facebook發起網上聯署行動,要求藝發局及M+解釋何以在沒有公開諮詢情況下更改過往公開邀請計畫之政策,以及兩間機構合作之因由。

西九文化區

作者 : 林君諭
年份 : 2014
西九文化區

作者 : 林君諭
年份 : 2013
「文化局」

作者 : 李海燕
年份 : 2012
西九文化區

作者 : 李海燕
年份 : 2012
周綠雲的藝術宇宙

作者 : 高美慶
年份 : 2012
周俊輝參選立法會為香港社會寫生

作者 : 歐陽檉
年份 : 2012
動靜樂壽:三不亦堂主人袁鴻樞先生的書畫藝術

作者 : 劉浩敏, 黃燕芳
年份 : 2012
版畫的迷思:從2012年兩個版畫展的啓示

作者 : 廖少珍
年份 : 2012

因墨之名—水墨藝術的論述

作者 : 陳蓓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3

香港政府籌建「M+視覺文化博物館」,為香港藝術發展迎來一絲新希望。為打造一所具全球視野的世界級當代藝術館,博物館顧問小組建議M+的典藏方向應以視覺藝術、影像、設計與建築、公共藝術四大組別為重點。M+收藏藏品策略中更強調「香港擁有豐富的水墨作品,M+必須盡力搜羅蒐藏,藉以展示水墨在視覺藝術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其與不同藝術形式互相的影響。」蒐藏政策是為博物館提供收藏方向的指引,幫助館方達成所定立的宗旨和使命。然而細閱以上一段有關M+的蒐藏政策,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定義「水墨藝術」。雖然任何涉及界定藝術類別或分類的探討,都難免會落入美學和哲學層面的討論,但從行政角度思考,定義藝術類別其實是實際的考慮,是關乎管理資源分配的問題。

水墨藝術是新興的藝術類別,近年在國際藝壇備受注視。「水墨藝術」是二十世紀後期發明的新詞彙。藝術界普遍認為水墨與傳統中國藝術和文化密不可分,是由國畫衍生而成的當代藝術。儘管水墨藝術深得藝術界以至國內和國際藝術市場的追捧,要界定水墨藝術卻是有待釐清的問題。例如細察近年有關水墨的策展敘述、不同文化場所對水墨藝術的分類、參與水墨展覽的藝術家名單、水墨展覽的作品類型等,不難發現藝術界對水墨藝術發展的梳理和敍述仍是處於模稜兩可,存疑未決的狀態。本文採用藝術社會學的方法,探討水墨藝術的論述,期望提供不同角度和觀點,梳理水墨作為新興藝術類別是怎樣進入當代中國藝術的論述,探討中國和國際藝壇的當權分子和機構如何肯定和認可水墨藝術,以及香港藝術界怎樣界定水墨藝術。

藝術空間與社區關連-「活化廳」續租事件

作者 : 李海燕, 林君諭
年份 : 2013
2013藝發局藝術範疇代表推選活動

作者 : 李海燕
年份 : 2013
藝術書寫及其流播:香港三個時刻

作者 : 黃湲婷
年份 : 2013
在展覽遇上華荷:香港藝術館觀眾經驗淺析

作者 : 丁穎茵, 何翠芬
年份 : 2013
香港公共雕塑與城市景觀

作者 : 何兆基
年份 : 2013
新高中學制啟動後的藝術教育

作者 : 梁崇任
年份 : 2013

與香港藝術對話 1842-1960

作者 : 黎明海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3

本文作者嘗試整理1842至1960年間香港藝術的發展歷程。文章依時序,大致歸納出以下數個時期的香港藝術面貌:辛亥革命前後,滿清革命志士和遺老帶來書法藝術;民國成立後,大批廣東晝畫名家及留學海外的藝術家來港,推廣文化藝術活動,組織美術社團、辦學、辦刊及辦展覽;四十年代抗日戰爭期間,漫畫及木刻版畫流行,宣傳抗日訊息;1948至1949年間,出現大大小小的統戰藝術團體;五十年代,民辦藝術教育復興,官方對美術教育亦有所推廣;以及,五、六十年代,大學開始設立美術科目。此外,文章又從政治、經濟和社會三個層面,探討五、六十年代影響香港美術發展的各項因素。

西九文化區

作者 : 林君諭
年份 : 2013
因墨之名—水墨藝術的論述

作者 : 陳蓓
年份 : 2013
新高中學制啟動後的藝術教育

作者 : 梁崇任
年份 : 2013
香港公共雕塑與城市景觀

作者 : 何兆基
年份 : 2013
在展覽遇上華荷:香港藝術館觀眾經驗淺析

作者 : 丁穎茵, 何翠芬
年份 : 2013
藝術書寫及其流播:香港三個時刻

作者 : 黃湲婷
年份 : 2013
2013藝發局藝術範疇代表推選活動

作者 : 李海燕
年份 : 2013

藝術家實況作業: 關於評估行動中的藝術的方法——能力進路

作者 : 林多明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6

藝術有其脈絡,它隨時間和社會、宗教及政治氣候而改變,藝術家的實況作業,直接引發現實生活轉變的狀況,幾十年來到處皆見,也已駐足香港。經驗所見,必須促進討論和檢視這些計劃成果的框架,以提供論述空間,分享、省思及建構這領域中產生的豐富實際知識和經驗。本文會泛論不同方面的相互關係,亦會就香港作專案,思量藝術家實況作業的關聯性及結果,亦強調有必要深入描述行動中的藝術,為進一步探討能力進路能否(相對其他方法)成為另類框架,量度由藝術家實況作業的行動學習及參與成果。

標籤 : 活化廳; Arjun Appadurai; Roland Robertson; 盧樂謙; 陳錦榮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談香港中國美術會的發展

作者 : 盧宇
年份 : 2016
探索香港社區/社群藝術的美學

作者 : 文晶瑩
年份 : 2016
香江名宿鄧爾雅的印說與印譜

作者 : 陳文妍
年份 : 2016
2016藝發局藝術範疇代表推選活動

作者 : 梁妍
年份 : 2016
「倒數機(2016)」事件

作者 : 梁妍
年份 : 2016
西九文化區

作者 : 劉偉娟
年份 : 2016
香港展覽場地統計(2013-2018)

作者 : 李海燕
年份 : 2018

香江名宿鄧爾雅的印說與印譜

作者 : 陳文妍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6

在晚清民國的嶺南篆刻史上,篆刻作品「看似平常最奇崛」的黃牧甫影響深遠,師從、請益或私淑黃氏的嶺南印人中,以李尹桑、易孺以及鄧爾雅最為傑出,被譽「三足鼎立」於嶺南印壇。其中最能承繼黃氏衣缽的,應數鄧爾雅。李尹桑專研古璽,易孺參古璽、封泥等而自成「閎肆」一格,鄧爾雅傳續黃氏的印風或許可以其〈題黃牧甫印譜〉的頸聯「布白幾何入三昧,衝刀旁午敵千兵」來形容,他的印文排布靈活而不失雅妥,別緻而耐看。以往論述鄧爾雅篆刻的文章不少,主要論述他的篆刻藝術風格及特色。本文試以《文字源流》、《鄧齋印可》、《鄧齋印媵》、《鄧爾雅詩稿》及印譜等資料,簡述其生平與香港前緣,分析他的學印歷程、治印心得,並梳理所見鄧氏印譜。

標籤 : 香港大學圖書館; 《文字源流》; 《鄧爾雅詩稿》; 《鄧齋印可》; 《鄧齋印媵》; 容庚; 李根源; 趙浩公; 鄧爾雅; 鄧蓉鏡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探索香港社區/社群藝術的美學

作者 : 文晶瑩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6

藝術和生活的距離大大縮窄,甚麼都可以是藝術,那怎樣才算是好的社區/社群藝術?美學標準何在?如何評核?如何推進?社區/社群藝術都傾向正面,比較容易集結人社群,省思社會的問題,尋找以較民主的手法達致滿足快樂的效果。這些美好的抗爭可以是改變社會的方法,亦可以是社區/社群藝術的美學:一種追求民主、公義、平等、博愛和自由的美學。

標籤 : 香港藝術發展局; 活化廳; 碧波押; Thiago Mundano; 三木; 何慶基; 俞若玫; 文晶瑩; 魂游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香港視覺藝術「一九九七」:躁動的歷史過渡與焦慮的主體建設

作者 : 盧偉力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6

回歸是百年一遇的歷史過渡,是躁動的時代,不少藝術家視「九七」為創作功課。本文通過四位藝術家——蔡仭姿、盧婉雯、梅創基、馮建中——在該時期的一些作品,梳理進一步討論的框架。四人有在香港出生成長的、有從內地、海外移居來的;他們藝術學習的淵源,則依次分別是香港和美國、美國、中國大陸、自學。他們都經歷過香港由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變化,並且或先或後,在八十年代已有較為系統的創作。

標籤 : 亞洲藝術文獻庫; 1a空間; 《1990-1997》; 《97.Camera關我九七事》; 《Moment of Stillness》; 《亞樂回來》; 《以為自由了的娃娃》; 《偉大慶典》; 《六月與十月》; 《前無去路》; 《卷帶與小娃娃》; 《娃娃從天而降》; 《娃娃與照片》; 《娃娃頭與微型鐘》; 《快活谷之書》; 《沉溺》; 《父親離去了的下午》; 《白毛女故事97版》; 《童年的回憶》; 《舒適生活的一點不安》; 《被量尺綑縛的娃娃》; 《要逃跑的娃娃》; 《贏梗》; 何慶基; 梅創基; 王禾璧; 盧婉雯; 蔡仞姿; 謝至德; 馮建中; 魂游; 麥顯揚; 黃楚喬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2016藝發局藝術範疇代表推選活動

作者 : 梁妍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6

2016年11月藝術發展局(藝發局)舉辦藝術範疇代表推選活動。推選活動自1997年開始,1997至2001年兩年一屆,2001年之後三年一屆。上屆(即2013年)開始得到更多的業界和媒體關注。本屆改革選民登記制度,要求所有團體選民重新登記並收緊登記要求。本屆登記選民(包括個人及團體選民)合共5864人,為2007年以來最少一屆,但其中個人藝術工作者登記選民激增,由上屆的989人上升到2254人。有選民表示遲至投票周仍未收到候選人資料及投票通知;媒體報道疑有種票現象。本屆有六個範疇出現競爭(其中包括視覺藝術範疇),同一範疇内各候選人的政治立場對比鮮明。11月29日選舉結果公佈,投票率較上屆增加百分之八,陳錦成擊敗對手林民剛(鳴崗)當選視覺藝術範疇委員,任期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標籤 : 香港藝術發展局; 民政事務局; 吳美筠; 周博賢; 曲飛; 李俊亮; 林民剛; 楊雪盈; 陳慧; 陳錦成; 黃英琦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倒數機(2016)」事件

作者 : 梁妍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6

在2016年5月舉行、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主辦的「第五屆大型公共媒體藝術展」的一個參展作品《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六十秒的朋友》(創作者:黃宇軒、林志輝)在展出五日後被撤。策展人Caroline Ha Thuc與藝發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主席兼展覽顧問委員會主席鮑藹倫以藝發局名義發出聯合聲明,指「創作者擅自向媒體解釋作品並更改作品名稱的行為已違反當初與策展人及局方之間的協議,並危及業界於公共空間展示藝術品的可能性」,創作者辯稱自己從未更改作品名稱而策展人一直知悉作品內容。此事件在業界引起多方面的迴響,藝術家、評論人、藝術行政工作者紛紛撰文,討論公共空間的展覽協議及審查程序、創作人與策展人的互信問題、藝術家的政治表達與專業操守、資助機構的角色及權責,乃至香港在此類藝術抗爭行動的操作經驗及其在體制條件、論述語言這些方面上的成熟度。

標籤 : 香港藝術發展局; 《倒數機》;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六十秒的朋友》; Caroline Ha Thuc; Ray Leung; Vivienne Chow; 何慶基; 張德江; 林志輝; 梁崇任; 楊陽; 盧家謙; 陳恒鑌; 鮑藹倫; 黃宇軒; 黃秋生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談香港中國美術會的發展

作者 : 盧宇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6

本文梳理了香港中國美術會自1958年成立以來,至2016年接近六十年的發展。文章首先介紹了美術會其中三名創辦人——李研山、趙少昂和呂壽琨——的畫作特點,繼而說明美術會團結來自不同地域居港人士的建會精神,接著介紹其早期活動,例如與英國文化委員會聯合舉辦中國畫東南亞巡迴展覽以及本地小型展覽。作者指出,六十年間,美術會除於1979年設立加拿大中國美術會,香港回歸後亦多與大陸城巿有聯展交流。文章亦探討了美術會的影響與貢獻,包括藝術取徑涵括南北、熔書畫、新舊派於一爐,團結南來居港的藝術人士,以及推動小型美術團體的組建。文末附五十年代後期香港與周邊地區的交流動態列表。

標籤 : 香港中國美術會; 《九龍山齋圖》; 《九龍海濱閒眺圖》; 《九龍避風塘辛丑冬至》; 呂壽琨; 周士心; 張君實; 李研山; 林建同; 盧輔聖; 趙少昂; 郎紹君; 雷浪六

本篇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