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需要藝術評論?藝術寫作、藝術發展與藝術世界
藝術類別 :
視覺藝術
年份 :
2014
這篇文章旨在從香港藝術生態的角度,探討藝評發展的狀況及藝評人面對的困境。根據社會學家豪沃.貝克(Howard Becker)的定義,「藝術界」可以視為一社會經濟網絡,旨在釐定、商討和應用關於藝術的論述(discourses of art)。藝評可視為藝術家與觀眾的中間人,透過書寫引發更多人有所共鳴,從而參與了意義生產的過程。本文無意申述藝評有何重要,反而,有意借此探討本地藝術書寫的不景氣與近年藝術生態的關連。論者或會認為貝克的理論只提及以職場社會學的概念討論藝術品,而鮮有留意藝術品本身或當代美學的內在邏輯(Becker 2008:xi)。可是,貝克的社會學理論擴濶了研究藝術的視野,使研究者的目光不僅僅聚焦在某一藝術活動或一件藝術品,而是將藝術界視為一運作體系,審視專業領域內,不同角色如何互相合作,並且產生意義。社會學理論將藝術視為一意義生產的過程,是以有助於考量本地藝術狀況,即藝術人如何與其他藝術工作者互動,並面向社會討論藝術的意義。本文認為目前香港的藝術生態並不完整,以致大眾對藝術的想像多流於片面,若非追隨潮流品味至上,就是從個人觀感出發,帶著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如此文化環境以至藝評不受重視,甚而近乎絕跡於藝術界。